close

  中新網6月30日電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30日報道,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上周宣佈了改善經濟增長疲軟的新措施,與此同時,歐洲正在熱議歐元區是否也正在滑入類似日本那樣的長期疲軟。
  報道指出,歐元區在經濟複蘇的道路上走得跌跌撞撞,對於其他地方支出的依賴度越來越高,這些對全球經濟增長來說都是令人擔憂的問題。由18個國家組成的歐元區經濟規模高達13萬億美元,如此大規模的經濟體出現了問題必然會給其他經濟體帶來拖累。
  日本在上世紀九十年代陷入長期通貨緊縮的惡性循環,價格下跌導致消費者和企業推遲支出,經濟增長因此一直非常疲軟。報道指出,歐元區目前尚未瀕臨這樣的惡性循環。和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日本相比,歐洲目前的工資預期和通脹預期都更為穩定,而這兩個都是影響未來價格的重要因素。
  但這並不是說歐元區的通脹情況就一點問題都沒有。上月,歐元區年度通脹率降至0.5%,遠遠低於歐洲央行設置的接近2%的目標。通脹率低於標準水平令希腊、 西班牙和意大利等經濟蕭條的國家更加舉步維艱。
  相對於德國,這些國家更難於在削減大規模公共或私營債務的同時下調價格和商業成本。通脹率低於標準水平還導致企業借款成本上升,進而打擊了投資活動。
  在經濟開始蕭條大約七年後,日本從1998年開始遭受通貨緊縮的困擾。現在距離全球金融危機衝擊歐元區已經過去了六年。一些經濟學家預言稱,如果再出現一次類似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那樣的衝擊,那麼歐洲將陷入通貨緊縮。
  荷蘭國際集團(ING)的歐元區經濟學家範•弗利特稱,只要再遭受一次衝擊,歐元區可能就會陷入實際意義上的通貨緊縮。
  最新的數據調查將日本“失去的二十年”與歐洲危機後的低迷進行了對比,結果顯示,從另一方面來看,歐元區比日本受創還重:歐元區的經濟產值和就業下滑幅度得要大得多。
  日本經濟活動減緩,但是仍實現了增長。經通縮因素調整後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增長率甚至很不錯,尤其是在本世紀前十年,而且按照現在的歐洲或美國標準來看,就業率也很高。
  不過,歐洲的人口結構問題要略小一些,這就帶來了一些希望。歐元區勞動適齡人口已經開始減少,這對消費者需求、投資不利,對養老金和公共債務構成負擔。但是根據聯合國(United Nations)的預測,歐洲的勞動力將是在未來幾十年逐步減少的,而日本在上世紀90年代勞動力出現了急劇的長期下滑。
  哈佛經濟學教授羅戈夫(Ken Rogoff)稱,人口變化情況沒有日本那麼糟糕,而且歐洲對移民的態度也比日本要開放。
  而最鮮明的對比可能是在政治癱瘓方面。日本政府和央行十多年來都無法拿出果斷的行動,致使銀行問題惡化、通貨緊縮根深蒂固。最終,日本社會預期這個痼疾仍將持續,這就形成了惡性循環。
  日本央行現任行長黑田東彥聲稱,問題不僅僅是通縮,而是“通縮思維”使得人們一直行事謹慎。
  安倍晉三的“第三隻箭”也在歐元區受到熱議。其政策計劃包括:激進推行貨幣刺激政策以提振通脹和市場信心;進行公共投資以刺激需求;放寬勞動力和商品市場的規制,以提振生產率和長期增長率。
  對於安倍晉三的前兩步措施是否將持續奏效,以及第三步措施將有多大目標,目前去判斷還為時過早。
  評論人士說,如果日本只能通過似乎無止境的印鈔對日益增多的公共債務進行融資,那麼長期持續的刺激措施就可能增大未來發生債務危機的風險。  (原標題:外媒:歐元區希望從日本通縮中吸取經驗教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e01aeinc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